
探秘“龙脑”的前世今生
唐代诗人王建写过一首名叫《送郑权尚书南海》的诗,当中有这么两句:“戍头龙脑铺,关口象牙堆。”写出了当年广州市场上海货云来的热闹场景。当中提到的这个“龙脑”,听起来很珍贵的样子,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? 其实,龙脑就是取自龙脑香树树干的裂缝处的干燥树脂,或者砍下其树干及树叶,切成碎片,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后冷却而成的产物,也就是现代中药体系中的天然冰片。为什么叫“龙脑”呢?一般认为:一是因为它自海上来﹔二是因为它形态与脑相似﹔三是因为它珍贵。也因为这些特质,它给了当时人很多的想象,成为文人雅士们争相吟诵的对象。 中国古代写龙脑的诗歌很多,比如长孙佐辅的《古宫怨》:“看笼不记熏龙脑,咏扇空曾秃鼠须。”戴叔伦的《早春曲》:“博山吹云龙脑香,铜壶滴愁更漏长。”李贺的《啁少年》:“青骢马肥金鞍光,龙脑入缕罗衫香。”当中的博山炉、青骢马、黄金鞍、绫罗衫,都是奢华贵重之物。显而易见,龙脑香在当时的使用范围,主要集中在贵族群体中。黄滔《马嵬二首》其二写道:“龙脑移香凤辇留,可能千古永悠悠。夜台若使香魂在,应作烟花出陇头。”这是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悲剧。 中国古代用香历史久远, 最远可追溯至先秦时代使用天然草本植物香料。有学者统计,《诗经》共记载有植物178种, 其中具有芳香气味的有30多种。这可以看作中国用香历史最早记录之一。秦汉以来, 开始有外来香料传入中国的记载, 熏香之风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。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香料复合而成的合香, 中国香文化得到了初步发展。唐宋两代在政治稳定后经济发达, 对外贸易繁盛, 用香之风下移, 香料由少数上层贵族才有条件享用的稀有之物, 变成了普通士大夫都喜爱的珍品。“诸香之祖”的龙脑更为后人推崇备至。在一般使用中“须别器研细”“不可多用,多则撩夺众香”﹔又有记载称“龙脑其清香为百药之先,于茶亦相宜,多则掩茶气味,万物中香无出其右”。龙脑还被列入“五香”——沉香、植香、丁香、郁金香、龙脑香——之一。因此龙脑不仅被应用于官方礼仪和祭祀、皇家赏赐、佛教、熏香中, 而且在食品、饮茶、饮酒、医药、文娱中都有应用。 最晚魏晋时期已入药 除了芳香功能之外,龙脑还是一味好药,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的天然有机化学成分药物之一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它主治妇人难产,心腹邪气,风湿积聚,耳聋,明目,去目赤肤臀。内外障眼,镇心秘精,治三虫五痔,散心盛有热疗喉痹脑痛,鼻息齿痛,伤寒舌出,小儿痘陷,通诸窍,散郁火等。在当代工业中,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,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。它的商品名称是“冰片”。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龙脑和合成龙脑,天然龙脑按旋光不同又可分右旋龙脑和左旋龙脑,而合成龙脑是没有旋光的消旋体。右旋龙脑和左旋龙脑属正龙脑,合成龙脑是龙脑和异龙脑的混合体。商业上以天然右旋龙脑梅片价格最高,效果最佳。这个名称的历史渊源也很久,明代李时珍就写道:“龙脑者因其状加贵之称也。以莹如冰,及作梅花片者为良,故俗称呼为冰片脑或云梅花脑……” 据学者李建民等的考证,龙脑冰片最早以“龙脑”之名记载于《名医别录》,《海药本草》引《名医别录》文: “龙脑治妇人难产,取龙脑研末少许,以新汲水调服,立差。”《名医别录》是汉代至魏晋时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,可见,龙脑冰片最晚从魏晋时期已开始应用。《新修本草》以“龙脑香”作为正名收载本品: “龙脑香及膏香,味辛、苦,微寒,一云温,平,无毒。主心腹邪气,风湿积聚,耳聋,明目,去目赤肤翳。”其后本草著作多以“龙脑香”为正名记载本品。明代开始出现“冰片”之名,陈嘉谟《本草蒙筌》中最早出现“冰片”二字: “龙脑香即冰片,味辛、苦,气温、微寒,无毒。”之后,“冰片”逐渐取代“龙脑香”作为本品的中药正名,沿用至今。本品在《卫生部进口药材暂行质量标准》1977年版中名“天然冰片”, 《中华本草》以“梅花冰片”为名记之,但它当今已很少见。
龙脑是礼佛的上等贡品
《隋书》云:“赤土国王派儿子那耶迦向隋炀帝进献金芙蓉冠、龙脑”。 《酉阳杂俎》云:“天宝末,交趾国贡龙脑,如蝉蚕形”。 《元史》云:“癸未,罗斛国王遣使上表,以金书字,仍贡黄金,象齿,龙脑等物”。 《册府元龟》云:“开元...十二年三月,大食遣使献马及龙脑香”。 “汉高祖乾祐元年六月王寅,(荆南)高从诲,贡金器二百两龙脑二斤...。” “陀洹国,...贞观十八年,遣使来朝,献白鹦鹉及婆律膏(婆律膏即龙脑油)。” 《朝野金载》卷二亦云:“真腊国待客,以龙脑香为赏宴”。 《阿.波罗游记》“显贵们所吃的叶子是用龙脑和其他香料制成的,其中掺有生石灰”。 《阳杂编》“宝历二年,淛东国贡舞女二人…所食多茘枝,金屑,龙脑之美,宫中语曰:宝帐香重重,一双红芙蓉。” 史书对龙脑食用记载还有“清风饭”、 “龙脑煨芋头”、“龙脑香薰茶”、“药用”。 据《香乘》记载,龙脑香树的液体树脂油(即龙脑油)可以调酒服之,具有“补男子”的神奇功效。龙脑浆:“南唐保大中,贡龙脑浆香气馥烈,大补益元气”。
龙脑得到皇家的青睐
薛能《吴姬十首》云:夜锁重门昼亦监,眼波娇利瘦岩岩。…龙麝熏多骨亦香,因经寒食好风光。取次衣裳尽带珠,别添龙脑裛罗襦。 在皇帝“行幸”之前,先掷龙脑以籍地,辟秽:“旧时人主所行,黄门先以龙脑、郁金藉地,上悉命去之。”《旧唐书》 翠尾聚龙脑香:“孔雀毛着龙脑香,则相缀,禁中以翠尾作帚,每幸诸阁,掷龙脑香以辟秽,过则以翠尾帚之,皆聚无有遗者,亦若磁石引针”。 国朝故事:“乘舆亲祠郊庙,拂翟往,以金合贮龙脑,内侍捧之,布于黄道,重齐洁也。”(《文昌杂录》) 把龙脑香塞进香囊里,同心龙脑之枕:“(同昌)公主乘七宝步辇,四面缀五色香囊,囊中贮辟寒香、辟邪香、瑞麟香、金香。此香异国所献也,仍杂以龙脑金屑。”(《杜阳杂编》) 把龙脑香末,涂抹在扇子上,制成“雪香扇”:“孟昶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,用以挥风。一夜,与花蕊夫人登楼望月,俣堕其扇,为人所得。外有效者,名‘雪香扇’。”(《清异录・雪香扇》) 用龙脑香打造“风流箭”:“宝历中,帝(唐敬宗)造纸箭竹皮弓,纸间密贮龙、麝末香。每宫嫔群聚,帝躬射之,中有浓香触体,了无痛楚。宫中名‘风流箭’,为之语曰:‘风流箭,中的人人愿。’”(《清异录・风流箭》)
